“发烧咳嗽扛几天就好”“流感只在冬春季流行”——很多人对流感的认知,仍停留在“普通感冒升级版”的误区里。作为威胁公共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,流感的防治从认知到诊疗都有不少待解问题。近日,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病科王刚教授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专业解读。
很多人望文生义,觉得“流行性感冒”只是感冒的一种,但王刚教授明确指出:流感与普通感冒是完全不同的疾病。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,具有强传染性,可造成局部甚至全球性大流行,严重时可能导致重症肺炎、死亡;而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,症状较轻、传染性弱。
另一个常见误区是“流感只在冬春季高发”。实际上,热带地区流感常年流行,我国多数地区除秋冬季主高峰外,夏秋季还会有次高峰——流感防控没有“淡季”,全年都要警惕。且流感病毒易变异,去年感染产生的抗体,难以应对今年新亚型,这也是有人每年患流感的原因。
临床诊断流感主要靠两种方式,但各有局限:
·核酸检测:作为“金标准”准确性高,却需按批次检测,多数医院难实现24小时随到随检,夜间就诊者可能次日才拿结果,时效性不足;
·抗原检测:10-15分钟出结果、操作简便,敏感性却仅50%-60%,约一半患者可能被漏诊,存在假阴性风险。
不过,北京、上海等地已推广“互联网+上门采样核酸检测”,既保证准确性,又避免患者去医院交叉感染,还能分流就诊压力,为流感诊断提供了新方向。
流感治疗的“黄金窗口”是症状出现48小时内,但临床数据显示:确诊患者中,48小时内就诊的不足一半。很多人习惯“先扛一扛”,自行吃感冒药,症状不缓解才就医,错过最佳干预时机。
即便就医,用药依从性也是痛点。传统抗流感药多需5天疗程、每日多次服用,不少患者症状缓解就停药,这可能导致病毒未清除,增加传播风险,甚至催生耐药株。好在我国自主研发的抗流感新药玛硒洛沙韦上市,单剂量给药即可在体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,既保证疗效,又从根本解决“漏服药”问题,还降低群体层面的病毒传播与耐药风险。
科学诊疗是流感防控核心,但空气传播防护常被忽略。流感病毒通过飞沫和气溶胶传播,在家庭、办公室等密闭空间,患者咳嗽产生的病毒气溶胶可悬浮数小时;流感高发期人员聚集时,病毒易通过呼吸侵入人体。
戴口罩、勤洗手能减少飞沫和接触传播,却对空气中悬浮的病毒无效;开窗通风虽能稀释病毒,可雨天、夜间或冬季保暖时开窗不便,病毒仍会积聚。此时,能主动消杀空气流感病毒的专业设备就很关键——臣工医用空气消毒净化设备为您保驾护航。
快速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,阻断病毒传播路径,有效预防交叉感染。对常见细菌病毒的消杀率可达99.99%,整个过程快速高效、无二次污染、安全可靠,做到360度无死角全面消杀。家人在室内休息、孩子写作业、同事办公时,设备都可持续运行,无需“清场”,完全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。
流感防控需多管齐下:纠正认知误区,区分流感与普通感冒;抓住48小时黄金就诊期,用好单剂量抗流感药;同时重视室内空气传播风险,用专业设备补位防护。臣工设备与科学诊疗形成“防控合力”,让我们既“早发现、早治疗”,又守好室内呼吸关,为家人筑起全面健康防线。
下一篇: 中国室内甲醛污染排名前列!秋季甲醛需重视!